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木匠,到横行一方的黑社会头目个人炒股融资,再到被判死刑、押赴刑场,张畏这个曾经让当地人闻风丧胆的名字,最终在法律的铁拳下灰飞烟灭。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悲剧,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,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中的混乱与诱惑。
从木匠到走私小弟:欲望的起点
张畏,1967年出生在浙江温岭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家庭。那时候的温岭,还是个靠海吃饭的地方,村民大多务农或者干点手艺活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张畏家里也不例外,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,靠种地和做点零工养家。
他小时候家里穷,父母咬牙供他上学,可他压根不是读书的料,初中没念完就辍学了。辍学后,他没啥正经事干,整天跟村里一帮游手好闲的小青年混在一起。父母看不下去了,怕他学坏,又觉得年纪太小没法出去打工,就让他学门手艺,将来好歹有个吃饭的本事。
展开剩余86%学手艺这事儿,张畏还真挺有天赋。他拜了个木匠师傅,没过一年就上手了,做的家具比师傅还漂亮,村里人夸得不行。那时候的他,手艺好,人也勤快,每天都有人找上门请他干活,日子过得还算滋润。要说性格,他确实肯下功夫,但也有个毛病——对钱特别看重。这点后来成了他走歪路的根源。
80年代末90年代初,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,江浙沿海一带尤其热闹。很多人不满足于老老实实干活,开始下海做生意,有搞正当买卖的,也有干走私发横财的。温岭靠海,走私这行当不算稀奇。有一次,一个姓应的大老板找张畏做一批木料,见他干活麻利又有脑子,就动了心思,想拉他入伙。
这个应老板是个走私头子,手底下生意做得很大。张畏听说跟着他能赚大钱,心动了,但表面上装得挺淡定。这份“沉得住气”反而让应老板更欣赏他,没多久,张畏就加入了走私团伙,成了应老板的小弟。
跟着应老板,张畏算是开了眼界。走私的钱来得快,他很快赚了第一桶金。尝到甜头后,他不甘心给人打工,心想:凭啥我不能自己当老大,把大头都装自己口袋里?于是,他辞了应老板,带着赚来的钱回了老家,准备单干。
骗村里100万:第一桶“黑金”
回到村里,张畏彻底变了样。他开着豪车,买了镇上的豪华别墅,出手阔绰得让村民都看傻了眼。大家伙儿好奇,这小子出去几年咋就发这么大财了?张畏看准了乡亲们的心理,开始吹嘘自己靠走私赚了大钱,还绘声绘色地说这买卖多简单、多赚钱。
他忽悠村民们跟着他干,说只要掏钱入股,就能一起发财,投得多赚得多。因为他在村里以前信誉还行,又实打实有了钱,乡亲们信了他,二话不说掏出家底凑份子。最后一算,全村居然凑了100万!
100万在90年代初的农村,那可是天文数字。张畏拿到钱,乐得合不拢嘴。他挑了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当代表,带着他们出去“走私”。可没过多久,传来消息,说张畏一行人因走私被抓,钱也被没收了。村民们傻眼了,辛苦攒的家底全打了水漂,可也没法子,只能自认倒霉,毕竟做生意有赚有赔,张畏自己不也“栽了”吗?
其实,这全是张畏自导自演的一出戏。那100万根本没被没收,全进了他口袋。他压根没打算带村民发财,就是拿他们当提款机。这手骗术胆子大得离谱,也让他彻底甩掉了“老实木匠”的标签,开始往更深的犯罪路上狂奔。
结识“保护伞”:黑道生意开张
有了这100万,张畏底气足了。他跑到温岭市中心,租下店铺,开始大张旗鼓做生意。这时候,他跟之前走私团伙认识的一个关键人物搭上了线——当地公安局负责打击走私的负责人李某。李某是个典型的“官商勾结”样本,张畏找到他,送上一笔不小的现金,两人一拍即合。从此,李某成了张畏的保护伞,收了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甚至还帮他摆平麻烦。
有了官方后台,张畏的生意越做越大。他开的店从一家变成连锁,涉及多个行当,表面上看是个成功商人,可背地里全是见不得光的勾当。走私只是个开始,他靠着李某的庇护,开始横行霸道,强买强卖,欺行霸市,谁敢不服就收拾谁。当地人对他又怕又恨,可没人敢吱声。
生意做到一定规模,张畏又认识了个更厉害的人物——当地女企业家王某。王某是温岭宾馆的老总,手眼通天,认识不少官场大佬。1995年,张畏有个亲戚跟人打架,得罪了警察,他亲自带人把警察打成重伤。
这事儿闹大了,李某都罩不住,他只好求到王某头上。王某答应帮忙,但条件是张畏得拿钱出来合作。她当时搞了个民间借贷公司,正需要大笔资金运转,张畏的钱正好派上用场。
在王某的运作下,张畏花了点钱就把打警察的事儿摆平了。从这以后,两人搭上线,合作越来越深。张畏用王某的借贷资金开了好几家公司,可这些公司全是空壳,专门钻法律空子骗银行贷款。
为了保住这套诈骗体系,他还组建了个“保安队”,其实就是一群打手。李某退了职后直接当了领队,给这帮人配上武器,训练成暴力团伙。谁敢惹张畏,或者生意上有纠纷,他们就用拳头解决。
黑老大的巅峰与恶行
到了90年代后期,张畏彻底成了温岭的“黑老大”。他的公司表面上风光无限,背地里靠诈骗和暴力撑场面。银行贷款被他套走不少,当地金融圈被搞得乌烟瘴气。暴力手段更是家常便饭,有人因为债务问题被打得半死,甚至还有人直接丢了命。他手下的打手团伙纪律严明,武器齐全,俨然是个小型黑社会组织。
张畏的暴行让当地人咬牙切齿,可大家都敢怒不敢言。他的保护伞李某和后台王某,一个管治安,一个拉关系,把他罩得严严实实。加上他自己财大气粗,温岭市几乎成了他的天下。那几年,很多人提起张畏的名字就发抖,谁都不想惹上这个瘟神。
但树大招风,张畏的嚣张终于引起了上面注意。1998年,他的金融诈骗已经严重影响当地经济,群众举报也越来越多。浙江省公安厅成立专案组,开始暗中调查他。
同一时期,他内部也出了问题。手下有个亲信叫姚某,跟他老婆有染,另一个心腹李某私吞了他2000万。这俩人后来联手,把张畏的丑事捅了出去,还配合一个被打得半死的工人张某,印发小字报揭发他。
审判与死刑:10分钟终结
小字报一出,张畏的罪行彻底暴露。专案组顺藤摸瓜,收集到大量证据,1999年3月正式收网,把张畏和他的团伙一锅端了。2001年4月26日,法院宣判,张畏因故意伤害、贷款诈骗、非法经营等多项罪名被判死刑,立即执行。他的保护伞李某被判长期监禁,王某因诈骗获无期徒刑,姚某和其他打手也分别被判死刑或重刑。
执行那天,张畏被押赴刑场。据说,他最后一顿饭吃了碗汤圆。枪响后,火化只用了10分钟,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黑老大,就这么结束了罪恶的一生。临死前,他提出见女儿一面,嘱咐她走正路,可这话来得太晚,已经没啥用了。
张畏倒下后,当地政府趁势清理黑恶势力。他的团伙被连根拔起,社会风气好了不少。老百终于能喘口气,不用整天提心吊胆。金融秩序也慢慢恢复,银行开始收紧贷款审核,民间借贷公司被严查。这案子在温岭流传了好一阵子,成了个教训:别以为有钱有后台就能为所欲为,法律迟早会找上门。
张畏这人,本来靠手艺能过上安稳日子,可偏偏被贪心毁了。从木匠到黑老大个人炒股融资,他走的每一步都在把自己往绝路上推。这事儿告诉大家,钻空子、走歪门邪道,迟早得付出代价。10分钟的火化,烧掉的不仅是条命,还有个教训,值得每个人好好想想。
发布于:山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炒股代理网-配资代理炒股开户-股票代理按月配资观点